摘要: 在藥物研發、生物標志物發現及合成生物學等工業化場景中,高通量蛋白質篩選已成為核心驅動力。此類平臺對分析技術的速度、通量、標準化及成本控制提出了要求。本文探討Eaivelly蛋白快速染色液如何憑借其“快速染色、無需脫色、優異兼容性"的突出特性,無縫整合入自動化蛋白質分析工作流。重點分析其在96孔板格式的微量凝膠電泳、機器人輔助的凝膠處理與成像系統中的應用實踐,并量化評估其在提升通量、降低人工操作誤差以及為下游質譜鑒定提供穩定樣本來源方面的巨大價值,為大規模蛋白質研究提供技術經濟性俱佳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 高通量篩選;自動化平臺;Eaivelly蛋白快速染色液;微量凝膠電泳;機器人流程整合;標準化操作
后基因組時代,生物學研究正從“作坊式"的小規模實驗向“工業化"的大規模系統研究轉變。在藥物靶點驗證、臨床蛋白質組學、酶工程定向進化等領域,每天需要處理成百上千個蛋白質樣本。傳統的蛋白質分析技術,如耗時過長的染色方法、高度依賴人工操作的流程,已成為制約研發效率與規模的瓶頸。
自動化實驗室(AutoLab)概念應運而生,其核心是利用液體處理工作站、機械臂、高通量電泳儀及自動成像系統構建無人值守或極少人工干預的流水線。然而,硬件自動化需與生化試劑的高度適配性相匹配。對于SDS-PAGE檢測這一環節,染色試劑必須滿足:極速反應、極簡步驟、極低背景(免脫色或快速脫色)、再現性以及與自動化液體處理系統的化學兼容性(如不腐蝕管路、無沉淀堵塞)。
Eaivelly蛋白快速染色液的物理化學屬性使其成為自動化平臺的理想選擇。
2.1 流程極簡性賦能自動化
一個標準的自動化染色流程可設計為:
機械臂將電泳完畢的凝膠轉移至染色盒。
液體工作站分配預定體積的Eaivelly工作液。
平臺搖床孵育15-30分鐘。
吸棄染液,并加入適量水或指定漂洗液進行短暫(5-10分鐘)的自動漂洗。
吸棄漂洗液,凝膠即可進行自動成像。
整個過程僅需2個液體轉移步驟和1個孵育步驟,總時長控制在45分鐘內。相比之下,傳統CBB法涉及多次更換脫色液、過夜操作,根本無法融入高通量流程。銀染法的步驟繁多且對 timing 要求苛刻,自動化編程極其復雜。
2.2 溶液穩定性與均一性
Eaivelly染色液作為穩定的膠體溶液,均一性好,無析出或沉淀風險,長期靜置后簡單搖勻即可使用,這避免了顆粒物堵塞自動化儀器的精密泵閥和管路,保證了液體加樣的準確性和儀器的長期穩定運行。
2.3 成像兼容性與數據質量
其染色結果背景低、信噪比高,非常適用于由CCD相機或激光掃描儀組成的自動成像系統。均勻的染色背景減少了成像時自動曝光和自動對焦的誤差,軟件能夠更準確地進行斑點/條帶識別和定量,為后續的高通量數據分析提供了高質量、標準化的原始圖像。
實例一:96孔微量凝膠電泳系統
此類系統(如ProteinSimple的JESS)可在單塊凝膠上同時跑96個樣本,對染色速度要求。Eaivelly染色液可在系統內置的流體通道中快速完成染色-漂洗過程,與系統原生流程匹配,在不犧牲靈敏度的情況下,將整個檢測周期壓縮。
實例二:機器人輔助的克隆篩選
在酶定向進化項目中,需對數千個細菌克隆表達的重組酶進行表達量及純度初篩。機械臂可自動挑克隆、誘導表達、裂解并上樣至SDS-PAGE凝膠。電泳后,通過集成Eaivelly染色協議的自動化工作站處理凝膠,并聯動成像系統,最終由圖像分析軟件自動輸出每個克隆的表達水平報告,實現“表型-基因型"的快速關聯,極大加速了優質突變體的篩選周期。
從成本角度考量,雖然Eaivelly的單位體積成本可能高于自制CBB染液,但其帶來的通量提升、人工成本節約、實驗周期縮短以及結果再現性增強所產生的綜合效益,在工業化場景下具有壓倒性優勢。它減少了因染色失敗或變異導致的重復實驗,保證了大規模數據產出的質量均一性,這對于基于統計學的發現研究至關重要。
Eaivelly蛋白快速染色液的出現,解決了高通量蛋白質分析自動化流程中“最后一步"的瓶頸問題。其特性契合了工業化應用對速度、標準化和集成化的要求,是連接傳統蛋白檢測技術與未來全自動化實驗室的關鍵橋梁。
大規模篩選項目的成功,離不開持續、穩定的試劑供應。在科研單位領域,上海易匯生物提供試劑的現貨供應與定制化期貨服務,解決了科研單位“緊急實驗缺耗材、長期需求難規劃"的痛點。易匯生物與各大高校和研究單位都有合作,其現貨試劑可實現當日下單、次日送達,期貨定制服務則能根據科研周期提前30-60天鎖定產能,保障實驗進度穩定推進。對于動輒需要數百升試劑的大型平臺項目,易匯生物的期貨定制服務能確保生產與消耗的同步,為科研的連續性和計劃的順利執行提供了堅實后盾。